近日,美国能源部宣布将韩国列入“敏感国家”名单,引发国际关注。此举意味着美韩在核能、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合作将面临严格限制。此前,该名单仅包含中国、俄罗斯、朝鲜等被美国视为战略对手的国家。为何美国突然对传统盟友“开刀”?背后竟与韩国国内愈演愈烈的“拥核声浪”密切相关。
去年底,韩国媒体曾刊发一篇引发轰动的文章,呼吁韩国发展核武器。文章指出,随着朝鲜核威胁升级,以及美韩同盟关系因特朗普的言论出现裂痕,韩国必须“自保”。这一观点迅速获得韩国政界支持——尹锡悦所属的执政党多次在国会提议“自主研制核武”,甚至有议员公开呼吁“以核威慑朝鲜”。
更令美国警惕的是,这一主张已从“小众声音”变为“主流民意”。2021年调查显示,71%的韩国人支持发展核武器,而2024年最新民调显示,仍有47%的民众相信美国会“不惜以本土遭核打击为代价保卫韩国”。这种矛盾心理——既怀疑美国承诺,又幻想美国默许韩国拥核——让华盛顿感到“难以理解”。
美国官员私下透露,韩国的动向已触及美国“不可触碰的底线”。尽管以色列、英国、法国等盟友拥有核武器,但韩国若效仿,后果截然不同。专家分析,韩国若拥核,将直接引发中国、俄罗斯、朝鲜等邻国的连锁反应,半岛或陷入“核军备竞赛”。更关键的是,韩国获得核能力后,可能摆脱对美军的依赖,甚至脱离美国的战略控制。
韩国国防部长申源湜曾坦言:“若韩国拥核,美韩同盟将面临崩溃风险。”这解释了为何美国此次“先发制人”,通过技术管制遏制韩国核技术发展。
韩国的拥核讨论并非孤立现象。俄乌冲突后,乌克兰弃核的“教训”让多国重新审视核威慑价值。法国提议为欧洲提供核保护伞,波兰等国也蠢蠢欲动。对此,美国国务院警告:“任何盟友的核冲动都将破坏全球防扩散体系。”中俄同样警惕这一趋势——若韩国打破规则,东北亚地缘格局将彻底改写。
韩国舆论场上,支持拥核者认为“这是自保的唯一选择”,反对者则警告“将引火烧身”。一名首尔市民接受采访时无奈表示:“我们既想靠美国撑腰,又幻想自己当‘核大国’,可美国怎么可能允许自己养大的孩子变成对手?”
分析人士指出,这场风波暴露了美国盟友体系的深层矛盾:当传统盟友开始质疑美国承诺时,华盛顿的焦虑远不止于技术管控,更关乎全球霸权的根基。而韩国的“拥核梦”,或许终将沦为一场“竹篮打水”的政治博弈。